(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秋韵 记者 龙超凡)“沙县小吃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远近闻名的国民小吃?”带着调研问题和思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徐清扬穿梭在沙县的大街小巷。
近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澎湃新闻组成的“记录中国”团队与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跨越山海,共叙未来”社会实践团队共同走进沙县小吃的起源之地——福建三明沙县,探寻产业振兴之路的成功密码。
“扁肉、拌面、蒸饺和炖罐被称为沙县小吃的‘四大金刚’。”作为“东道主”,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学生罗艺行热情地介绍道。实践队先后走进了沙县小吃产业园、沙县小吃文化馆与民俗风情馆等地,在工厂近距离记录辣椒酱、腌酸菜、花生酱等标准化制作,深入了解历史悠久的沙县小吃文化。
两校师生同沙县区小吃管委会开展座谈会,宣传部、文旅局及莫哈瓦、李记小吃、醉有才等小吃企业代表人出席现场。“当淄博烧烤火爆全国之时,沙县小吃是如何做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翁之颢率先提出思考,围绕沙县小吃的底蕴传承与推广扩张,现场师生展开了一系列热烈讨论。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更深刻地感受沙县小吃的魅力,福建省沙县小吃技艺名师、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吴其云为实践队成员们亲自掌勺,现场制作了牛肉汤、泥鳅粉干等具有沙县小吃特色的美食。
“上海和三明对口合作开展以后,‘沙县小吃进上海’的口号喊得火热响亮,我们相信未来沙县小吃还会继续引领风骚,让国民小吃的品牌走向世界。”复旦大学“记录中国”团队成员陈思甜有感而发。
两校实践队还走访参观了三明市博物馆、沙县小吃三明学院一号旗舰店和三明学院书法研究所等地。现场,实践队认真参观了文传师生的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并现场体验,文化传播学院教师罗男为复旦大学师生介绍了学院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和办学特色,相互交流学科育人的好做法、新成效。
师生用青年视角观察中国、记录中国,此次社会实践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广大青年要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加强文化交流,以最好的精神风貌拥抱沪明合作的未来无限可能。”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团委副书记肖雄说。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黄秋韵记者龙超凡)“沙县小吃是
接近小鹏人士:特斯拉降价后价格区间与小鹏G6主销区间不重叠,对与G6的
随着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临近,位于徐家汇的数码商场百脑汇日前举办了多
有前景的临床前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疗法可有效缓解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
X 关闭
农行深圳分行金融驿站助力企业发展更“融”易 累计解决融资金融421亿
前5个月安徽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525亿元 同比增长26.2%
“没坐头”到“天天像过年”:“花儿”唱响西北民众生活变化轨迹
抵返人员发现2例初筛阳性 牡丹江开展区域核酸检测
中企承建尼日利亚最大水电站:年内还将实现3台机组发电目标
X 关闭
上海嘉定体育馆隔离救治点首批新冠病毒感染者顺利“出院”
千里支援显真情 安徽六安捐赠的100余吨新鲜蔬菜抵沪
缉毒英雄蔡晓东烈士安葬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
多方合作推动青海建设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海口新增1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